金秋的高安,一派丰收景象。放眼望去,千亩稻田集中连片,层层叠叠稻浪翻滚。今年以来,我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健全完善常态化耕地整改和恢复补充机制,加大督察执法力度,全力以赴筑牢农业大县“耕”基。目前,全市144万亩良田迎来又一个丰收季。
粮安天下,地为根基。高安素有“农业上县”之称,是全国首批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为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我市高度重视,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不断改进和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专门出台了《高安市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高安市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十六条措施》等政策举措,通过科学设计,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工作机制。同时,把耕地保护责任层层分解、级级压实,市、乡、村、组各负其责,建立起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围绕“耕地保护一分不少、违法占地一寸不让”,我市充分运用卫片执法系统等手段,加强部门联动,加大执法力度,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为真正让耕地保护落地见效,形成耕地保护常态化机制,我市将耕地和粮食安全考核成绩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问题整改不力,造成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净减少的实行“一票否决”。此外,通过立案查处、挂牌督办、公开曝光等方式,对违法占地行为露头就打,严打重处、顶格处罚,营造“不能违、不敢违、不想违”的高压态势。
如今,在高安,上上下下形成了浓厚的耕地保护意识。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专题研究,邀请专家授课,强化领导干部的耕地保护意识。同时,针对广大群众,利用赶集、圩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并利用村村响、宣传车等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宣传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在全市营造“寸土必惜、寸土必用、寸土不弃、寸土不闲”的浓厚氛围,使耕地保护成为全民共识。(作者:李莉 紫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