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高安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用户登录 注册
管理员登录

服务热线

19970159803

扫码立即沟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看,这片“智慧”的田野

一个个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棚里绿意盎然,辣椒、黄瓜、豇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农户们穿梭于大棚内,忙着将成熟的蔬菜采收、装车,运往全国各地。

在分宜数字健康农业产业园,打开手机就能读取土壤的墒情、肥料浓度等,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溯源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数字化应用已融入农作物生长的每个环节。看得见的品质使得农产品受到市场青睐,订单化种植模式确保了销路,让小蔬菜“闯”出大市场。初夏时节,记者来到这个位于分宜县凤阳镇的农业产业园,对智慧农业进行实地探访。

种菜“玩”手机,农业生产更高效 

从高空俯瞰分宜数字健康农业产业园,上百个现代化设施的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如一块块碧玉镶嵌在大地上。车子在基地中穿行,空气中弥漫着果蔬的香味,棚内不时能看到忙碌的身影。

见到产业园负责人赵轩,是在辣椒大棚。他指着大棚钢架上的温度计告诉记者:“现在棚内温度27摄氏度,比室外的温度还要低些,这得益于大棚内外各设置了一层黑色遮阳帘。只需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自动收拢或者展开遮阳帘,保证辣椒生长的最佳温度。”

行走在大棚内,细心的你会发现这里藏着许许多多的“机关”:覆膜下面的表层土壤里插着温湿度、PH值传感器,往下60厘米深处埋着土壤养分传感器,滴灌设施纵横交错,空中还悬挂着多个视频摄像头、空气指数检测器……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最终汇总到一部手机上。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及时进行生产管理。”赵轩向记者详细解释,他的手机上有个APP,名叫“大数据远程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大棚的生产环境数据,并且远程控制管理对大棚的遮阳、风机、水帘等设备。“单独拿大棚卷帘通风这项工作来说,如果没有智能化自动操作,需要8名工人24小时不间断作业,才能管理好这186个温室大棚。”

“以前种地凭经验和人工,现在靠数据。”基地技术员黎水生说,该施多少化肥,该浇多少水,温度、湿度、光照该如何调节,这在以前都只能靠经验和感觉,现在看看数据就一目了然,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管理这1168亩大棚蔬菜,种地更简单了。

“农业园按照数字农业的标准体系打造,总投资1.23亿元,其中投入1100万元搭建数字平台。”赵轩说,“后期,我们还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数字农业中,摄像头自动抓取工人作业的场景,自动记录锄草、施肥、喷药等生产环节,实现全程智能化管理。”

生产按订单,蔬菜销路有保障 

5月26日,天刚蒙蒙亮,产业园便已苏醒,工人将一筐筐鲜嫩的豇豆搬上前来装货的外地货车。“目前,基地生产的蔬菜有75%销往长沙、深圳等地,25%销到新余本地及宜春、萍乡等周边地区。我们根据客商预订的蔬菜品种、数量进行规模化种植,这种订单化种植模式可以确保产品销路。”赵轩说道。

“订单从何而来?”记者问。一旁的销售经理卢中华解释道,“前期我们积极到外地开拓市场,走访了许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酒楼,推介我们基地的蔬菜生产优势,并邀请客商来实地参观。”

“有名做了20多年农业的长沙客商一眼就看中了我们这里。”卢中华说。欧阳富文是长沙黄兴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的蔬菜批发商,去年他应邀来到这个拥有现代化设备的农场参观,见到棚内蔬菜瓜果长得十分“标致”,扫一扫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上的二维码,农作物的施肥、喷药、入库、采收等程序一目了然,各种质量、农药残留等检测信息都有详细记录,每一棵蔬菜都可以进行历史追溯,食品安全也有了保障。

“当即他就预订了30万斤西兰花、30万斤辣椒。”卢中华笑道,“根据订购计划,我们划出120亩大棚进行种植。今年2月,如期将成熟的西兰花发往长沙,目前辣椒也正在采收。”

记者发现,大棚里种植的蔬菜都是老百姓餐桌上寻常的菜品,如辣椒、西葫芦、西红柿、黄瓜等等,只有这样畅销的蔬菜,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市场。“目前,我们的客源稳定、订单充足,基地可以尽最大产能生产。只有在7月至9月高温季节,产量才会有所下降,其他时间大棚都是满负荷生产。”赵轩说道。

产业带民富,孵化培育新农人 

清晨,分宜县凤阳镇沔村村民李春秀来到温室大棚劳作,去年她在产业园务工,挣了1万余元,还学会了不少数字农业技术,“有了水肥一体化智能滴灌系统、大棚传感器和软件分析,现在种地真是智慧高效了。”这些数字农业专用词语,她张口就来。

在智慧农业的加持下,大棚里的黄瓜由传统收一茬变成收三茬,她管理的6个黄瓜大棚共占地18亩,年产值能达到150万元。该产业园不仅让当地200多名村民通过务工增收,还吸引了不少有兴趣的农户学习现代化种植技术。

2012年,分宜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该县努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立分宜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果蔬种植、中药材、黄茶等产业,开展特色园区创建,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打造数字健康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带动全县农业实现现代化。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推动农业产业化,一是吸纳周边村民来基地务工,解决他们的就业需求;二是培养产业工人,让他们学会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三是针对有条件的工人,流转大棚给他们承包,产业园负责统购统销,确保他们种植的农产品有销路,让他们可以将全部精力用于大棚管理、科学种植。”赵轩告诉记者,“目前,产业园年生产蔬菜3万吨,总产值达8000万元,毛利润1000万元。后期将新农人培养起来,产值还可以大幅提升。”

依靠科技的力量,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数字农业离不开新技术、新业态的叠加推进作用,也离不开新农人数字化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我们依托数字健康农业产业园智能化管理模式,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周边村民进行数字化培训,增强乡亲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分宜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负责人钟志兵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