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高安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用户登录 注册
管理员登录

服务热线

19970159803

扫码立即沟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2023年媒体走基层】土地股份制 农田变“福园”

2月28日上午11点多,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的72岁村民刘开富和70岁的老伴张俊兰,正在自家的十几亩坝田里锄草。为了赶在谷雨时节及时春播,两位老人一直忙到当晚5点才回家。

 

刘开富家现有的十几亩坝田,是2017年3月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成立时,以每亩每年60元的价格向村集体流转的土地。“当时我以家里的20多亩承包地入股合作社,再从合作社返租了十几亩自己种。”刘开富说。

土地可以像资金一样入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且各方权益得到政策层面的明确,这在2017年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尝试。作为榆阳区成立的首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赵家峁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成功挂牌,源于村“两委”带领村民从2013年开始进行的一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探索。

盘活土地资源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那一年,赵家峁村集体经济负债2万元,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村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仅有60多名年长的留守村民和大量撂荒地。当年秋天,返乡能人张春平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村支书,他一心想要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乡亲们做点事。

发展集体经济,要有钱、有地。于是张春平动员村民以股份的形式筹措资金,承诺这些资金“挣了钱算大家的,赔了算我个人的”,于是全体村民入股435万元,成为赵家峁村发展的“原始资金股”。资金有了,但土地当年已经全部承包给村民了,怎么办呢?这促使张春平和村“两委”开始思考,资金可以入股,土地可不可以入股呢?

“村‘两委’与村民商量后决定,农户承包地以流转经营权的形式入股,流转土地时暂不付钱,而是以地的产值折算为股金。流转土地的村民按股分红。最终,村里共流转了960亩土地。” 榆阳区农业农村局工会原主任刘红金回忆道,当时在农村,把少量土地流转给“老板”的做法并不少见,但赵家峁村是把大面积土地流转给村集体而非个人来经营。凭借这一创新,赵家峁村于2014年入选陕西省9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之一。

“赵家峁村与同一批入选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其他8个试点相比,在村庄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拥有的集体经营性资产这两方面,很不相同。”榆阳区委政策研究室(榆阳区委改革办)主任秦永军介绍,2014年陕西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其他8个试点都属于城郊村、城中村和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村,重点是对集体拥有的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从而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同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而赵家峁村地处榆阳区南部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贫瘠、分散零碎、干旱缺水、靠天吃饭,除了大量土地资源外,没有任何经营性资产。因此,省内其他8个试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是解决有多少“蛋糕”和怎么分配的问题。而赵家峁村集体没有经营性资产,该怎么改没有成熟的路径可以依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前深化农村改革,必须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我们在大量的调研学习后,就沿着这个方向,聚焦如何创新发展新型股份合作经济,让脚下的这片黄土地焕发新的生命力,从而促进‘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更加巩固、更加完善、更加高效地运行起来,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秦永军说。

厘清治理机制

赵家峁村于2015年6月,率先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让群众吃了“定心丸”;同年8月,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核定总资产1890万元。

村民出了钱、出了地,股权如何分配?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赵帅帅介绍,村里统筹考虑户籍关系、人地关系、集体积累贡献等因素,把2015年10月1日确定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基准日,确定股东630位、总股数225534股;创新推出“4+1”股权设置模式,其中“4”就是土地股(占比38%)、人口股(占比22%)、旧房产股(占比12%)、劳龄股(占比5%),为基础股和保障股;“1”就是资金股(占比23%),为发展股。股权实行静态管理,流转只在内部进行,基准日后的新增人口不享有股权,仅可通过继承或转让获得。

股权结构约定好了,权益如何保障?秦永军介绍,从2014年农业部出台《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之时起,榆阳区就开始了长期的考察和学习,尝试厘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民、股份、股权等治理机制,掌握改革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

从清产核资、界定成员,到设置股权、制定章程,再到2016年11月18日,榆林市工商局榆阳分局向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颁发了陕西省首个也是唯一的营业执照,随着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创建工作的推进,榆阳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步骤逐渐清晰。“为了颁发这张营业执照,区里经过了1年多的协调。”秦永军介绍,营业执照只体现注册资本,而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除资金股之外,还包括土地股、人口股、旧房产股、劳龄股,共5种股权。2016年12月26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现阶段可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组织登记证书”。2017年,榆阳区按照政策要求对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登记进行了调整。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过注册登记,才能取得社会统一信用代码。有了社会统一信用代码,才能办理银行开户等相关手续,以便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秦永军说,2017年3月16日,“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揭牌,体现出榆阳区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理和机制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当时试点所形成的改革经验,其核心就是创新开展了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盘活了土地资源,探索建立起了更加符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因此,我们在后期全区推广的是资源参股、股份合作的原理和机制,而不是照搬照抄。”秦永军介绍,榆阳区南、北两个区域地貌差异较大。赵家峁村所处的榆阳区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貌,农业条件较差,常住人口不足30%。基于此,榆阳区重点引导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后,整山整组流转经营权,着力破解“空壳村”难题。而榆阳区北部为风沙草滩区(毛乌素沙漠南缘),农业条件相对较好,常住人口在70%以上,农民种玉米、养猪、养羊的生产模式相对稳定,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对此,榆阳区在对农户原来的承包地确权登记后,通过对经营权的互换并地调整,再由合作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于2017年至2019年创新实施 “一户一田”50多万亩(每户农户只种一块地),也就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小田并大田”,发展了农户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了榆阳区北部滩区土地细碎化问题。

配套产业扶持

2022年,榆阳区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0%,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衍生出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种社会化服务,使农户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进入设施种养等新型产业,新的增收渠道不断被开拓。“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我们这些年一直按照国家的引导,进行基层探索。”秦永军说。

赵家峁村在2002年榆阳区启动退耕还林时,就对村里的农田进行了统一划分。“原来我家的20多亩地分散在村里十几个不同位置,相距最远的一块农田,单程步行需要1小时才能走到。当时还年轻,每天都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每块小田之间。”刘开富说,村里对土地统一划分后,他家有了一块完整的坝田。现在,驾驶燃油三轮车,从家里到田间只需要十几分钟。

“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之后,一定要立足资源禀赋,同步配套产业扶持政策。”秦永军说,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到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榆阳区根据区内资源禀赋确定了建设“4+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其中“4”即发展玉米及饲草80万亩、马铃薯30万亩、大漠蔬菜10万亩、优质林果(大扁杏、苹果等)20万亩,“2”即发展肉羊210万只、肉牛10万头,“X”即发展中药材、渔业等其他特色富民产业,为广大乡村创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正是我们这些年的努力方向。”秦永军说。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赵家峁村全体村民乘上了共同致富的列车。在村“两委”带领下,赵家峁村确定了以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为乡村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从2015年至今,村集体累计收入1753万元,于2017年整村脱贫;从2018年至今实现5次分红,累计分红金额640万元,户均2.96万元。

 

2022年,刘开富的曾孙出生。今年年初,老两口收到了村里合作社发放的分红。迎来了新一代家庭成员,收入也随着村里产业的发展逐年增加,刘开富家的生活有喜人的改变,也有对乡情的传承。“孩子们早就想接我们到榆林市里住了,但我更想留在村里,每天到田里动一动,跟老友们聊聊天,自在、快乐。”刘开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