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高安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用户登录 注册
管理员登录

服务热线

19970159803

扫码立即沟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三农非凡十年:加快自主创新 攥紧“中国种子”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是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命脉,在整个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我国种业安全和发展,多次强调要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党中央、国务院对种业发展作出多次重要部署。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十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加快自主创新,为攥紧“中国种子”凝心聚力、协同攻关。推进种业改革发展,育种水平显著提升,供种保障持续增强,种业企业蓬勃发展,市场环境不断优化,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育良种——

资源保护绘就底色 品种培育量质双升

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也是开展育种工作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事关种业发展的底色。

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农业遗传资源工作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并逐步健全完善。普查收集工作异常艰辛,这份成就卓著亮眼,背后却蕴含着几代人的接力和积累。

从事了30多年热带牧草研究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道回忆“追种子”经历时讲起:“山区遇到塌方滚石、悬崖峭壁采种拍照是常事,也曾遭遇生命危险,但种质资源是引领学科建设和科技进步的基础,很重要,也很值得。”十余年来,他野外科考的脚步已经遍布全球69个热带国家。

在无数“资源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种质资源工作逐步推进。截至2020年底,国家种质库圃保存总量累计已超过52万份,位居世界第二。

但近年来,受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叠加影响,资源丧失风险仍在持续加大。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启动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行动,全国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科研单位迅速聚集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资源收集。截至目前,新收集农作物、畜禽、水产资源分别达到11万份、6万份和5万份,一些濒临灭绝的资源又重获发现。

为实现长期战略保存,延长资源“寿命”,一项项“国之重器”正加速铸就。据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9月,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新库已投入试运行,长期库战略保存能力达到150万份,居世界首位,将满足未来50年资源保存需求。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已于2021年7月份批准立项,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于2021年10月份正式投入运行,保存能力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随着种质资源事业发展的突飞猛进,通过对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我国农业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培育方向也从高产到高产、优质、绿色、专用兼顾发展。

一方面,在管理制度上,2017年以来细化了优质、绿色和专用等类型品种指标,促进了绿色优质专用品种的加快推出。“十三五”期间,国家和省级累计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16541个,其中,绿色优质专用品种3220个,占19%。水稻优质2级以上品种占比从不足40%上升到46%以上。

另一方面,为实现科研育种与市场需求对接,2014年起,农业农村部整合各方资源、人才和力量,陆续启动作物及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发布《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正着力解决种业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

通过政产学研用各方面共同努力,种业科技创新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自主培育的京红京粉蛋鸡、中新白羽肉鸭填补了国内空白;2021年12月,3个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正式通过审定,2025年国产种源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30%以上,标志着我国自此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培育的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品种均占改革开放以来培育品种的一半以上。我国良种对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40%。现阶段,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到95%,其中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生产用种均为自主选育,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超过75%和85%,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支撑。

保供种——

保障大国用种安全 基地建设提档升级

种业基地承担着保障用种安全的重任,是种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进而实现藏粮于种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制种大县奖励和制种保险政策,我国认定建设了一批优势制种基地和种业产业园,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作为科研育种的“加速器”,南繁与我国种业发展密不可分。曾经,“一张木床、一顶破蚊帐、两把椅子、一张瘸腿的桌子”,是南繁的真实写照,也是老一辈育种家的“艰苦”回忆。

除此之外,近十年来,随着海南冬季瓜菜、花卉种植、旅游观光迅猛发展,南繁“候鸟”与海南“土著”的用地矛盾愈加凸显。由于落实南繁用地难、保障生物安全难、配套设施合规难等问题难以解决,南繁曾被戏称为“难烦”。

2015年,《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出台,划定了26.8万亩科研育种保护区,全部上图入库,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予以重点保护。十年来,经过部省共建、多方合力攻坚克难,南繁基地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设了5.3万亩科研育种核心区,配套服务区部分投入适用,“两块地”稳住了,南繁有了“定海神针”,困扰了南繁人60年的“难烦”之问终于有了答案。

目前,我国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核心、152个制种基地县为骨干的“国家队”基本形成,保障着全国70%以上农业用种需求。

近十年来,我国制种基地建设力度不断提档升级,区域布局也进一步调整优化——制种大县奖励资金规模“翻倍”,由10亿元增加到了20亿元,单个基地大县年度奖励最高达到5000万元;今年3月,重点向粮油作物倾斜,农业农村部新增认定64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实现了粮棉油糖、果菜茶药等重要农作物全覆盖……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创新建设模式,基础设施、管理能力的提升,国家级基地供种保障能力将由70%提高到75%。其中,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供种保障能力将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在畜禽供种方面,240家核心育种场及扩繁基地覆盖到3/4的畜禽用种,960家水产原良种场(中心)提供了40%以上的水产苗种,大部分畜禽、水产种源可立足国内解决。

强市场——

企业结构持续优化 市场环境不断向好

这十年,是中国种业企业开疆拓土的十年,也是市场活力不断迸发的十年。

新世纪最初十年,随着政策的放开,民营种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国种子企业数量由2700多家迅速增加到8500多家,我国种业发展进入市场化阶段。

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这个在业内被称为种业新政的“8号文件”的出台,推动着种业改革逐步迈向深水区。

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种企研发投入加大、兼并重组加快,企业结构不断优化,行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湖南隆平高科进入全球种业前八强,北京峪口禽业成为全球第三大蛋鸡育种企业。30多家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中信收购陶氏巴西玉米种子业务和樱桃谷鸭,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世界种业第三次并购浪潮中开始出现中国企业的身影。

谈到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琴深有感触。她谈到,从2011年的“8号文件”到2021年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国家对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种子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间,公司各类农作物种子销量从2010年的600多万公斤,增长到如今的1亿公斤以上,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1.8亿元,增长到如今25亿元。公司从一家区域性专业水稻公司,发展成为一家集各类农作物种子业务于一体、拥有23家控股子公司的种业领军企业。

十年间,我国种业企业发展势头猛劲,加快了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步伐。但整体来看,规模企业仍然较少,市场集中度不高。

在2021年发布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中,企业扶优作为五大行动之一,被摆上了重要位置。日前,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了包含隆平高科、温氏集团、富发水产等在内的270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加快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的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推动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除了政策引导,还需要为企业发展营造有序竞争、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十三五”时期,我国品种审定试验渠道放开后,迎来了审定品种数量的大繁荣。但随着品种数量迅速增加,同质化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等现象逐渐显现。同时,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授权量急速上升,侵权事件也随之明显增多,假冒套牌、仿冒仿制等乱象时有发生。要实现种业市场又大到强转变,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关键一环和攻坚方向。

2021年起,为严打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违法行为,全国公检法、农业农村等系统打出一套组合拳: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与最高人民法院签署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从行政执法、司法保护、行业自律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严把基地、企业、市场“三道关”,着力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对种业侵权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修订实施了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提高了品种入市“门槛”。

2022年,农业农村部更是加快推出新一轮重要举措,涉种子案件惩治力度不断升级。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实施,建立了业界期盼已久的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加快审定登记品种清理,依法撤销小麦品种90个、向日葵品种355个;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正式上线运行,DNA快速检测能力效率显著提升……

为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推动最高法出台涉种刑事审判指导文件,明确了涉种违法犯罪的“八宗罪”,切实加大种业侵权案件的惩治力度,在优化种业振兴环境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当前,在各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分工协作下,我国种业市场环境正逐步向好。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法规制定、标准修订、品种清理、案件查处等举措的落实落地,我国将全面营造创新主体有动力、市场主体有活力、市场运行有秩序的良好种业发展环境,为全面推进种业振兴和民族种业崛起提供丰厚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