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粮丰仓满。近日,从国家统计局传来好消息,2021年江西省粮食总产量为438.5亿斤,比上年增加5.7亿斤、增长1.3%,连续9年保持在430亿斤以上。
农业是百业之基。2021年,江西省努力克服农资价格大幅上涨、中晚稻市场价格疲软、局部区域发生多重灾害等不利影响,迎来农业发展稳中有进、农村改革走实见效、农民增收齐心致富三大可喜发展势头,赣鄱沃野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稳字当头,农业发展稳中有进
2021年,江西省粮食种植面积5659.2万亩、总产量438.5亿斤,分别比上年增加0.6万亩、5.7亿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江西省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其中早稻产量增幅列全国第一,双季稻比重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一,获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粮食作物单产387.4公斤/亩,比上年增加5公斤/亩,增长1.3%。
粮食生产要行得稳,工作必须做在前。江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现代种业、稳粮贷款补贴、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创新家庭农场生产模式等各方面下了大功夫。
种好粮食,首先看农田。稳健增产的粮食,从“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里来。据统计,自2017年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江西省超额完成了1158亩建设任务,累计建成2305.7万亩,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提高了0.5个等级,亩均增加粮食产能50公斤以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2021年,江西省审定通过主要农作物108个新品种,其中已审定、引种20余个籼粳杂交水稻和纯粳稻品种,种植面积近300万亩,为稳定粮食生产提供了品种支撑,为“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作出积极贡献。
改革创新,先行示范成果亮眼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的总体要求,江西省集成推广了双季机插(抛)、再生稻、籼改粳等一批技术模式,打造了稻油轮作、粮经轮作、稻渔综合种养等一批示范应用典型。
产业发展与产业帮扶两不误两促进,产业帮扶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吉水县盘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银说。如今,他创办的稻虾(蟹、渔)共作产业基地,已经成为江西省最大的稻虾(蟹、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之一,吸纳了14个村委和507户脱贫群众成为股民,每年为村集体增加2万元分红、为脱贫群众增加500元分红。
为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江西省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解决传统农业单独耕种、低产低效的问题,又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
做大龙头,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江西省深入实施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创新开展了“强链争先”行动,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重要抓手,培育了一批贯通产业上下游的“链主型”龙头企业。江西省目前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63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69家、新增17家,先后创建了小龙虾、富硒蔬菜、鄱阳湖大米三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农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联农带农,把更多的产业增值效益留给农民,农民富了,我们也发展壮大了。”九江凯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国平说。九江凯瑞公司是江西省小龙虾优势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建成全国加工品种最全的小龙虾加工厂,日均加工小龙虾600吨。目前,该公司提供4600余个工作岗位,带动1万余农户发展虾蟹稻产业,年产值达38亿元。
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与小农户生产经营衔接方面,龙头企业从生产转向服务,不但促进了资源合理配置,也贯通了农业产业链。“通过农业物联网平台调度农机,种植户签订托管协议后,公司可以安排全程机械化服务。”江西金田农匠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不但打通从农户、田长、产品供应商的服务链,还重建了农资、原粮的供应链,链接了保险及金融资金链,导入了全程溯源的农业物联网体系。”
生态宜居,千乡万村展新貌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既要方便快捷,又要宜居宜业;既要让农民群众满意,又要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从2017年开始,江西省连续四年省财政每年安排30亿元、市县财政配套30亿元,每年选择2万个村组推进“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因村制宜配置“8+4”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扎实开展美丽宜居试点县(乡、村、庭院)建设。
横峰县作为江西省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县”,率先达到“100%村小组干道和入户道硬化”“100%农户饮上了干净水”“100%农户住房安全”“100%村庄通电通广播通网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步完善,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农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目前,江西省69%的村小组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创建了39个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513个美丽宜居乡镇、6089个美丽宜居村庄、66万余个美丽宜居庭院。未来,江西省将进一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生态、有机、绿色为目标,坚持质量效益并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建设生态宜居人欢乐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