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就《规划》印发的形势背景、目标任务及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和背景?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当前,三农工作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业农村科技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总体上看,农业农村科技面临“一个好的基础、两个新的挑战”。
“一个好的基础”,就是“十三五”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四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1%,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支撑保障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整体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
“两个新的挑战”,其一是全球科技竞争空前激烈,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战略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亟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战略方向、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才能引领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塑造创新力更强、竞争力更强、供给更安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其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科技塑造发展新优势。无论是粮食生产稳面积保供给、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还是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都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补短板、强弱项、调结构、拓途径,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上,加大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记者:《规划》有哪些新特点?
答:《规划》围绕三农领域中心工作,明确了突破关键领域重大科技问题、优化农业科技发展布局、重塑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重点内容。总体来看,规划内容主要体现了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抓要害。突出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强调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确保产业安全和自主可控。二是抓升级。注重产业技术升级,强调围绕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凝练重大科技任务。三是抓支撑。注重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素质提升的科技需求,强化农村领域科技创新驱动,全面支撑乡村振兴行动和构建农业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四是抓体系。注重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重塑,强调打造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力量、培强企业创新主体力量。五是抓改革。注重统筹改革和机制创新,强调创新科研组织方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农业科研机构改革和良好创新生态打造。
记者:《规划》有哪些具体目标?
答:在具体目标设置上,我们统筹考虑中长期发展,面向未来5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设置了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既考虑工作的延续性,也考虑有依据、能实现、可考核,确定了技术、良种、农业机械装备、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等5方面共11项指标。
2025 年的目标是,农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完善,科技推广服务更加高效,高素质农民队伍更加壮大,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稳居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畜禽养殖机械化率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 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达到4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
2035 年的目标是,一批世界农业科学技术中心基本形成,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标志的农业科技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建成农业科技强国。
记者:“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重点是什么?
答:“十四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重点是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农机装备“一个支撑”,着力解决基础前沿热点、关键核心技术卡点及产业发展升级痛点。
全面启动种业振兴行动,推进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启动实施农业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开展育种联合攻关,支持优势种业企业进行育种创新。研究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大力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技术及产品,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重点攻关秸秆快速腐熟、固碳减排等关键技术,摸清盐碱地资源家底,筛选培育耐盐碱品种,创新多元化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与模式。启动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强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地区大型大马力机械、适应南方丘陵山区小型小众机械的研发应用,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
记者:“十四五”期间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何考虑?
答: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互为促进、缺一不可。“十四五”期间,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优化农业科技资源组织方式和配置模式,全面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创新科研组织方式。探索实施“揭榜挂帅”“赛马”“信用激励”等制度,聚焦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聚纳天下英才,聚合优势资源。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搭建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对口支持稳定合作平台,打造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样板。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与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高质量发展,创建覆盖上中下游的“一条龙”农业科研组织模式,打造一批“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深化绩效评价改革,构建以技术研发创新度、产业需求关联度、产业发展贡献度为导向的分类评价制度。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建立健全国家需求导向、任务目标带动、平台资源共享、激励相容约束的长效协同创新机制,传承“北大荒精神”“祁阳站精神”等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精神,营造鼓励探索、潜心研究的良好创新氛围。
记者:如何落实好《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答:推进落实好“十四五”农业农村科技各项重点任务,概括起来就是按照一个工作定位,即“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坚持四个原则,即保供增效与绿色发展相协调、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相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履行使命与激发活力相统一;把握好四大战略支点,即“突破、融合、重塑、提升”。
“突破”,就是突破农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农业科学重大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突破农业产业高质高效绿色发展的技术瓶颈、产品装备和工程技术,突破“上下一般粗”、资源分散等体制机制制约。“融合”,就是强化科企深度融合,强化科技与县域产业和村镇经济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要素与区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重塑”,就是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发展格局,推动省(区、市)域农业科技力量一体化建设,探索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与推广机构、教育培训机构一体化发展。“提升”,就是实现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实现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效能大幅度提升。